宋建新,化学化工学院教授,博导,副院长,湖南师范大学2018-2019年度科研标兵。担任Angew. Chem. Int. Ed.、Chem. Commun.,Chem. Sci.等多种国际期刊的函评专家,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、面上等项目的函评专家。中国卟啉与酞菁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,国际卟啉与酞菁学会会员,湖南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登记评审专家,湖南省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委员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、教育厅重点项目和湖南师范大学引智项目各1项。
2018-2019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;作为通讯作者在J.Am. Chem. Soc(2),Angew. Chem. Int. Ed.(1), Chem. Commun.(1), J. Porphyrins and Phthalocyaines.(1),Langmiur刊物上共发表SCI学术论文6篇,其中校定SCI-TOP期刊3篇;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;指导的硕士毕业论文入选湖南省优秀硕士论文。
宋建新教授从攻读博士学位时与卟啉分子相遇,至今已有20年了。一直坚守在卟啉化学领域,是卟啉分子的“美”吸引住了他。20年来宋建新教授一直围绕卟啉类功能分子的设计、合成与性能开展研究,未曾间断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对化学的执着与热忱,为宋建新教授赢得了自己的化学世界。迄今为止,宋建新教授已在校定SCI-TOP期刊《美国化学会志》《德国应用化学》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篇,已发表自然指数期刊论文14篇。宋建新教授是我校92级校友,2011年9月来校工作,2012年组建有机功能分子组装科研团队,2015年以此为基础获批为“有机功能分子组装与应用”湖南师范大学重点实验室,经过三年的建设,2018年获批为“有机功能分子组装与应用”湖南省重点实验室。经过多年工作积累,宋建新教授于2014年在国际顶级刊物《德国应用化学》发表学术论文“Synthesis of Directβ-to-βLinked Porphyrin Arrays with Large Electronic Interactions: Branched and Cyclic Oligomers”这是我校建校以来在该刊上发表的第一篇研究论文。研究表明β,β直接相连的卟啉单元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电子相互作用,组装的环状阵列内部存在快速的激发能迁移。2016年宋建新教授课题组设计、合成并命名的耳坠型卟啉再度被《德国应用化学》接收且作为内封面文章得以发表。耳坠型卟啉最大的特点是其具有多个空腔,可以络合多个金属离子,通过对耳坠部分结构的修饰,可以使耳坠部分具有络合不同大小和不同价态的金属离子的能力。通过对其结构的进一步优化,可望开发出新型的高穿透力、低副作用的光敏剂,用于光动力发治疗癌症。2017年宋建新教授课题组又在《德国应用化学》发表了题为“Strategic Construction of Directly Linked Porphyrin-BODPY Hybrids”的学术论文,课题组采用卟啉单体为原料,先经铃木偶联、醛缩合反应,高产率组装了多维卟啉-BODIPY杂化体,论文为多维卟啉阵列以及多色素复合体的构筑提供了新的思路。2019年宋建新教授课题组通过对耳坠型卟啉的结构衍生与修饰,再度在《德国应用化学》发表学术论文“synthesis, structures, and Near-IRAbsorption of Heterole-Fused Earring Porphyrins”.经过修饰后的耳坠型卟啉,其吸收发生了进一步的红移,Q带吸收延伸到了2200nm附近。2018年《科技日报》报道“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扩环卟啉家族新化合物”,宋建新教授课题组破解了Smaragdyrin的存在之谜。尽管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被美国有机化学家、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伍德沃德预测了它的存在,却历经五十多年、几代化学家的努力,仍未找到它的有效合成手段,无法获得全氮Smaragdyrin。宋建新教授课题组通过亲核取代反应成功合成了该物质及其衍生物,并对该类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能、芳香性和反芳香性进行了详细探讨。这一结果发表于国际顶级化学期刊《美国化学会志》上。2019年宋建新教授课题组再度在《美国化学会志》发表“Singly and Doubly Neso-confused Smaragdyrins”。将全氮smaragdyrind研究不断向前推进。宋建新教授加入湖南师范大学后,一直围绕卟啉化学开展研究,2014年以来连续四次在《德国应用化学》、连续两次在《美国化学会志》发表学术论文,这标志着湖南师范大学已经处于国际卟啉化学研究的前沿阵地。
宋建新教授沉迷于工作,为了工作的方便,有时干脆睡在了实验室。他常常跟学生讲“实验室就是自己的家”,只有把实验室当家,只有开心快乐的工作,才能做好实验,才能发现问题,进而解决问题,归纳出好的结果。科研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,科研素养在于平时的点滴积累。宋建新教授非常重视团队建设,他常对别人说:“‘团队进步才是真的进步!’这一直是我的座右铭。学院从去年开始就有新的年轻人加入到了发表校定TOP期刊的行列,今年学院发表TOP论文的教师已有四位之多,目前已累计发表5篇,相信今后会有更多,我们的学科会更好,学院会更好!当然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学院的激励机制、管理和服务是密切相关的。”在谈到学院科研工作管理时,宋建新教授微笑着说:“管理其实就是服务。为了把分管的研究生和科研工作做好。周一至周五白天的时间我基本都奉献给了管理与服务,晚上和节假日的时间才是我看文献、整理数据、了解学生研究进展、与学生商讨研究方案、整理数据、撰写论文的时间。在管理方面确实耽搁了不少时间,管理有压力,但也提醒我在科研上务必更加努力,以求取得更大的成绩。作为师大的学生、师大的员工,我希望自己有能力为母校的发展多发一份光和热,衷心希望学科高速发展、学校蒸蒸日上,人才辈出!”渺渺数语,绘不尽宋建新教授对母校的赤子之心。
宋建新教授除了花时间于科研和管理外,对教学也是由衷的喜爱。面对学生时,他亦师亦友,在他的身上,流淌着严谨务实、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宽厚仁爱的品格。他经常提醒学生:“科研是一种兴趣,是一种追求。科研必须静下心来做事,科研是一种舍与得的较量,科研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失败和百分之一的成功,科研需要细心、耐心、恒心和信心。”宋建新教授除了科研的严谨和执着,在教学上也十分认真。2013至2016年期间,他任有机教研室主任,尽管已经从事有机化学教学多年,但他一直坚持备课的习惯却从未改变,在每堂课前,他都要反复修改教案,反复推敲课堂教学的细节,充分考虑不同年级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,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能消化课堂所讲授的知识。“教师,不仅要教好书,还要育好人!教师的职责就是让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的优秀接班人。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,把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爱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,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、立志成才,报效国家。因此尽管我很忙,除了教学、科研和管理,我还担任了本科生2017级化学三班的班导师,教书育人是我的工作,也是我最大的爱好!”为此,他深得学生们的喜爱。
(图文来源:湖南师范大学官网)